儒家的五常与佛教的五戒
儒家的五常与佛教的五戒

  佛陀在将要涅槃的时候,弟子跪在那里哭:“佛陀啊,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呢?”佛陀说:“以戒为本,以戒为师。”你们现在明白师父讲的是什么了吧?戒律就是自我约束,以戒为师的人会有道德,他会懂得伦理,就不会犯错误。很多人说:“这个孩子真好,那个孩子真好。”为什么?“这个孩子有传统的道德。”道德是怎么来的?就是靠戒律啊。

  在现在社会上,很多人认为我们学佛的人落伍了、过时了,其实他们是心灵的堕落,而我们是心灵的提升。举个简单例子,大家都很黑,看见一个很白的人,大家就会觉得很奇怪。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外国人一样的:“他的头发怎么是黑的啊?应该是黄色的啊?”

  所以,想要获得心灵的提升,发心修行的人必须要持五戒,如果五戒都做不到,你怎么能守小乘戒、大乘戒和菩萨戒啊?师父以后会跟你们讲菩萨戒,告诉你们做菩萨应该怎么守戒,现在你们连做人的戒都守不了,要好好修啊。如果一个人失五戒,他就不会再得人身,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守不住五戒,到时候投人都没有机会,只能入三恶道,做畜生、做饿鬼、下地狱

  师父讲心里话,在座的弟子守五戒不是很难,不妄语,不讲话不就好了?不喝酒,我们本来就不喝酒;不邪淫,咬咬牙,不要去看,不要去做就好了;不偷盗,我们本来就不喜欢偷人家的东西;不杀生,我们现在看见杀动物就怕,并且已吃素。所以,如果你不想进三恶道,就要好好地守戒。

  儒家教育讲“五常”、“八德”,你们只是听到这些,却不知道其具体的含义。作为一个普通人,这些都是要守的戒律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好,基本上是违反了五常八德。两个人经常吵架、不开心,你就是没有五常,没有八德。五常就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很久以前,哪里来的律师啊?做人就是靠信誉,君子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八德是什么呢?就是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。做人要懂得廉耻啊,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,你要脸吗?你知道耻辱吗?你偷了人家的东西,你知道丢人吗?一个女孩子做那种烂事情,你还有廉耻吗?百善孝为先,一个不孝顺的人会是一个好人吗?随便把爸爸妈妈骂骂讲讲,丢丢甩甩的,这个人会好吗?

  当你守了这些戒律之后,你会越来越感到这个社会对你不适合,现在社会上有几个人讲仁义礼智信?这个社会上有几个人如果得不到利益,他们还愿意跟你交朋友?没有目的,他跟你讲话?没有自己的利益,他会理你吗?现在的人已经变成这样了,失去了太多的本性良心。师父跟你们说,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社会变得越来越恶,难生存?家庭越来越不圆满?实际上就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是五常不守,更没有守住五戒。

  违背五常仁义礼智信,就是违背天理,别人就会说你这个人不讲信用,违背天理,雷公会劈死你的,所以做人要讲道理。中国的儒释道,虽然教义不一样,但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是一致的,这就是为什么在佛的后期,佛教在印度很难传承,而后来佛教为什么能够到中大地来广泛传播。因为我们的儒家教育、道家思想和佛家理论是基本一致的,所以佛教很快地就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下来了。

  古代的佛家就是以五戒配五常,他们是多么的有智慧啊。五戒是佛法的,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教育讲的,过去的学佛人把儒家教育和佛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,师父现在讲给你们听,非常的精彩。

  第一,仁者不杀生,仁慈的人怎么会杀生?

  第二个,义者不偷盗,讲义气的人怎么会偷东西啊?

  第三,礼者不邪淫,懂得礼貌的人怎么会去做邪淫的事情?

  第四,智者不饮酒,有智慧的人怎么会去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啊?让自己的肝也不好,喝醉酒乱讲话,对不对?

  第五,信者不妄语。

  前面的就是“仁义礼智信”,后面的就是“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饮酒、不妄语”,看见了吧?儒家教育和佛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,而且是完全自然地合在一起了,这种佛道的教法就叫自然,所以称“道法自然”。

上一篇:守五戒觉行圆满

下一篇:种善因得善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