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 性质宗旨:
本学苑是由安徽省太湖县(赵朴初故乡)吉祥寺主办,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,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、爱国爱教的佛教人才。
二、 培养目标:
专门培养学修并重的佛教法师和老师,要求学员在培养中能达到:具足戒定慧三学的自身成就,能学经学论,通过各种修持法门成就智慧辩才;能成就出离心,排除世俗习气成就威严幢相;能成就菩提心,以种种语轮功德讲经说法;能成就正知正见,弘扬正法,排除歪风邪气,使佛弟子在清净的道路上团结起来。
三、报名条件:
1、招收对象:出家僧尼与在家居士,以及初进佛门,尚未受戒,有信心学法的佛弟子。
2、历史清楚、遵纪守法、品行端正、拥护党的领导,抵制邪教法轮功。
3、信仰佛教维护律仪的四众弟子
4、信心具足,性格开朗,遵守纪律,刻苦耐劳,对学法修行有着高度的热情,有毕生为佛教的弘扬作贡献的志愿。
5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(大学文化程度者优先录取)
6、具有一定的佛学水平(佛学院的毕业生优先录取)
7、身体健康,五官端正,无残疾,传染病,精神病
8、年龄在18—30周岁
9、随学
随学规定:
①年龄合格但文化佛学水平较差,志愿来本苑学习又不愿返回者,若素质好能吃苦耐劳,可同意列入随学。由辅导老师带领辅导,学习跟不上者可转入我苑培训班学习,通过辅导成绩优异者,再列为正式学员。
②凡年龄超过30周岁至60周岁(女众以55岁为限),想来随学者,必须具备身体健康,无严重疾病(如:心脏病、高血压等)性格好,能随众,不搞迷信,能自觉转变种种偏见及世俗习气,能遵守纪律,愿意参加劳动者。
四、 招生名额:
首期招收学员共44名,出家男僧:10名,男居士:8名,出家女众:18名,女居士8名。
五、 录取办法:
1、先来信或来电法雨山佛学苑教务部报名,按报到的先后次序及所需名额通知你前来报到。
2、接到我苑通知后,到本苑须接受一段时间培训,再经过三场考试:①佛学 ②纪律 ③面试,合格者录取,不合格者可当即返回。
3、报到时须交本人身份证,本人所在地佛协或寺院推荐信(居士免交),出家僧众须交戒牒(居士需经父母同意),体检健康证明及本人照片二张,须交本人医药储备金1000元。
4、带好本人生活用品或本人自愿在本地购置的生活用品的钱款。
5、来回路费自备,医药费自理,本苑不负担。
6、报到时必须服装整齐,僧尼必须僧服不穿着俗衣不穿白衣白袜白鞋,女居士必须穿着朴素不涂脂抹粉。
7、报到时不得携带武术、气功、歌舞、戏曲等器具、书刊及录音带等。
六、生活待遇:
出家众:
①供给食宿。
②每月发零用金50元。
③可以接受供众的物品。
④经济困难者可享受医疗补助金。
居士:
①每月交生活伙食费150元(第一个月伙食免费)(无经济来源和家庭依靠者免交)。
②每月发零用金40元。
③可以接受供众的物品。
④经济困难者可享受医疗补助金。
常住:学员有要求常住者,按目前常住规定发给零用金:自70-130元不等。
七、 课程安排:
a) 戒定慧三学及修行次第:
(A) 戒学:
律海十门:
①制戒缘起十义门 ②高洁大行因相门
③别解脱戒略相门 ④八戒近住分别门
⑤五戒近事分别门 ⑥四根本修心要门
⑦观择功德过失门 ⑧十二杜多胜行门
⑨沙门十七庄严门 ⑩明智觉观存念门
七众弟子律仪戒
菩萨戒集颂
(B) 定学:
理论:①定道资粮 ②止观略法 ③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 ④法蕴足论静虑品、正胜品、神足品、念住品、无量品、无色品、修定品、觉支品 ⑤属于佛教出世间定的定学理论。
观法:空观、光明观、循身观、不净观、数息观、调气观、调心观、调脉观、四无量定等等;以及药师佛法门观法、无量寿法门观法,具足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之种种修定法门。(每一观修法都讲解与观相应的佛法作引发证悟的心理导引,以达到动静双修的目的。)
(C) 慧学:
经典:根本乘解脱道经典及大乘经典。辅助课有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及佛经选读。
论藏:《菩提道次第心论》、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、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法蕴足论》、《现证庄严论》、《清净道论》。
b) 修持:文殊修法(成就智德)、观音修法(成就悲德)、普贤修法(行愿及忏悔,成就断德)、药师净土修法、阿弥陀净土修法,无量寿如来大愿持诵法。
c) 辩才训练:
(1)训练声波宏远,字音清晰圆润,起伏均匀轻松;
(2)演说法义深入浅出,善于譬喻举例,达四无碍辩;
(3)开展辩论
d) 其它:佛教英语、宗教政策、文学、心理学、医药及电脑科 技。
八、 毕业去向:
毕业后或回本处树立法幢,兴隆道场,讲经弘法,或可受他处聘请,或由本苑推荐他处任教,或留校任教。
九、 交通路线:
(1)可乘直达太湖的长途汽车;
(2)可乘火车到九江,再转乘火车到太湖;
(3)可乘火车到安庆,再乘长途汽车到太湖,从安庆到太湖大约1小时30分钟。
十、地址:
安徽省太湖县城西乡树林村吉祥寺
十一、联系方式:
通信地址:安徽省太湖县5号信箱,法雨山佛学苑
邮编:246415
报名电话:13955610114
办公室电话:0556-4241526、15856576933
(打电话的时间段为:上午7:00-晚上20:00)
- 1 学佛学到最后学的是“智慧”
- 2 南怀瑾: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是佛学建立的基...
- 3 佛学智慧,如何供养三宝最殊胜
- 4 关其祯居士:从佛学到学佛――回顾我与净土...
- 5 苏行三博士:佛学浅释
- 6 余池明居士:略述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
- 7 高月明居士:量子佛学出版说明
- 8 徐恒志居士: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 涵芬集 ...
- 9 徐恒志居士: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 涵芬集 ...
- 10 业露华:略论中国近代佛学之复兴
- 11 业露华:慧远的佛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
- 12 药师山·紫虚居士: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...
- 13 药师山·紫虚居士: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...
- 14 叶曼居士:95岁老人的佛学人生——叶曼访...
- 15 杨维中教授:论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的汉译及...
- 16 麻天祥教授:印顺佛学思想解读
- 17 伍先林博士:真禅法师的佛学思想——兼论真...
- 18 其它:佛学研究的时代性(李映庭)
- 19 赖永海教授:佛学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人类思想...
- 20 其它:当代台湾的佛学研究(蓝吉富)
- 21 其它: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(杨全)
- 22 陈兵教授:中国20世纪佛学研究的成果
- 23 雪漠:佛学是灵魂的滋养
- 24 周齐教授:“佛学”与“国学”不必是所属关...
- 25 梁乃崇教授·智崇上师:梁师新加坡演讲: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