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众生(佛教解释)
众生,又名有情,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。集众缘所生,名为众生,又历众多生死,名为众生,十法界中,除佛之外,九界有情,皆名众生健康。
无情众生,是指物质世界。佛,菩萨,罗汉,仙,爱有情众生,和无情众生。爱一切事物。帮助一切事物往好处发展。
众生(佛学大词典对的解释)
众生,梵语(bahu-jana,jantu, jagat )或 (sattva )之意译。音译仆呼那、禅头、社伽、萨埵。又译作有情、含识(即含有心识者)、含生、含情、含灵、群生、群萌、群类。
‘众生’一语,普通指迷界之有情。杂阿含经卷六(大二·四○上):‘佛告罗陀,于色染着缠绵,名曰众生;于受、想、行、识染着缠绵,名曰众生。’
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世本缘品载,无男女尊卑上下,亦无异名,众共生于世,故称众生。俱舍论光记卷一解为受众多之生死,故称众生。大智度论卷三十一、大乘同性经卷上谓,众生系以五蕴等众缘假合而生,故称众生。又不增不减经载,法身为烦恼所缠,往来生死,故称众生。一般以为无明烦恼所覆,流转生死者为众生。若广义言之,佛及菩萨亦含摄于众生之中。摩诃止观卷五上(大四六·五二下):‘揽五阴通称众生。众生不同:揽三途阴罪苦众生,揽人天阴受乐众生,揽无漏阴真圣众生,揽慈悲阴大士众生,揽常住阴尊极众生。’[杂阿含经卷四十五、法华文句卷四、大乘义章卷六、往生论注卷上]
众生(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解释)
众生,(术语)梵语萨埵(Sattva),仆呼善那。新译曰有情,旧译曰众生。众生有多义:
(一)众人共生之义。法华文句四曰:‘中阿含十二云:劫初光音天,下生世间,无男女尊卑众共生世,故言众生。此据最初也。’
(二)众多之法,假和合而生,故名众生。法鼓经曰:‘万法和合施设,名为众生。’注维摩经二曰:‘生曰:众生者众事会而生,以名宰一之主也。’大乘义章六曰:‘依于五阴和合而生,故名众生。’大经慧苑疏曰:‘众法成生,亦名众生。’法华文句四曰:‘若揽众阴而有,假名众生。此据一期受报也。’
(三)经众多之生死,故名众生。不曰众死者,以有生者必有死,有死者必有生故也。般若灯论曰:‘有情者数数生,故名众生。’大乘义章七曰:‘多生相续,名曰众生。’法华文句四曰:‘若言处处受生,故名众生者。此据业力五道流转也。’俱舍光记一上曰:‘受众多生死,故名众生。夫生必死,言生可以摄死,故言众生。死不必生,如入涅槃,故不言众死。’唯识述记一本曰:‘梵云萨埵,此言有情,有情识故。(中略)言众生者,不善理也,草木众生。’
上一篇:成佛
- 1 寺院的“山门”指的是什么?
- 2 发心戒邪YIN是为了一切众生,不仅仅为自...
- 3 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到底是啥意思翻译成现代汉...
- 4 佛教的五十三小咒{毗尼日用切要(原文)}
- 5 佛教如何看待疾病
- 6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?
- 7 佛教戒律的要义及分类
- 8 一直听说上善若水,原来是这个意思
- 9 为什么说“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”,原来答案...
- 10 恭迎文殊菩萨出家日,为众生点一盏智慧心灯...
- 11 修道,要踏实地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
- 12 地藏菩萨是如何解脱众生之苦的
- 13 佛为什么不使用神通来度化众生?
- 14 关于佛教的一些误解
- 15 佛教四大天王的真正含义
- 16 自杀会得什么果报?佛教怎么看待自杀?
- 17 揭秘佛教护法伽蓝菩萨武财神关公的前世今生
- 18 历代名人与佛教的故事
- 19 佛教怎么解释克隆人?
- 20 佛教是否承认达尔文的物种起源
- 21 你是喜欢辩论的佛教法官么?
- 22 10个佛教名句,读完大彻大悟
- 23 佛教中的“惭愧”是什么意思?对佛弟子有多...
- 24 佛教十部必读经典佛经
- 25 地藏菩萨是如何分类教化不同造业众生的?